当前位置: | ag九游会登录-九游会ag登录入口 |
|
【经开记忆】沣水镇四角方村:三面环山藏古韵 因势利导启新程 | ||
|
||
|
||
在淄博经开区东南端有一个村子,其三面环山的独特地理位置,在不同的历史时期,给村子带来了截然不同的影响。从历史上的落后到解放后的机遇,村子以其独特的境遇吸引了众多目光。这个村子,就是今天我们经开记忆的目的地——沣水镇四角方村。 相传在宋元时期,有四户人家迁来定居,当时村名叫四家村,到了明朝末年,村庄发展已颇具规模,不但村子形状方方正正,而且有了东南桥、西南桥、东北井、西北井,构成了四个角都有建筑物的格局,故名四角方村。从地图上看,四角方村位于淄博经开区东南端,东、西、南三面环山,属于丘陵地带,只有北面与河庄村相邻,是淄博经开区、淄川区、临淄区三区交界之地。 在古代,三面环山严重限制了村子的发展。三面环山,最大的问题就是水源。从古至今,村里只有两口井,就是上文提到的东北井与西北井,其中,东北井还是一口季节性水井,只有夏季多雨时才有水,其余时间基本无水。村里唯一一口一年四季都有水的只有西北井,相传是明末官至尚书的仇维祯所凿,井深十二丈,2008年6月7日,此井被列入区级文物保护单位。这两口井加上村里修建的用来储水的湾子,就是四角方村的全部水源。丰水期还好说,其余时间满足人畜用水尚且勉强,种地用水有时只能去几公里外的河庄村挑,再加上村中土地较为贫瘠,村民靠天吃饭,辛勤劳作一年,有时候连温饱都难以解决。历史上,四角方村曾先后属益都县(今青州市)和淄川县(今淄博市淄川区)管辖,但不管属哪个县,四角方村都算得上是经济相对落后的村子。 在战争年代,三面环山被视为相对安全的存在。村子因三面环山,地势险要,加上紧邻根据地,在抗日战争期间,村子被划定为红区。1937年年底的黑铁山起义后,部队司令员廖容标曾多次来村中宣传抗日主张,1938年11月,中共淄博特委将多股抗日武装合编为淄川县独立营,成立后的淄川县独立营将四角方村一带作为活动地点,在敌后开展游击战,有力地打击了日伪军的嚣张气焰。也正是受到进步思想的影响,在抗日战争及随后的解放战争期间,四角方村村民参军踊跃,前后共有近二十人参加革命队伍,有人表现优异,在战斗中立功受奖,也有人为革命流尽了最后一滴血。到了解放战争时期,也有村民作为南下干部随部队南下,为新中国建设贡献着自身力量。 在建设时期,三面环山助推村子走向富裕之路。新中国成立后,村民们坚持自力更生、艰苦创业,根据本村实际情况进行规划建设,治山、治水、整地、铺路,充分利用就地取材的石灰石资源,大力发展工副业。而随着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广大农村地区逐步掀起自建房及基建高潮,作为重要的建筑原材料,当时四角方村西山的石料厂除了满足本村及周边建设需要,还作为包括桓台县、高青县(两县后来相继划归淄博市)以及广饶县、利津县、垦利县(三县后来归属东营市)在内的整个惠民地区(今滨州市)的建筑石基地。通过开采和运输石料,村民的生活有了显著提高。 现在,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,村子三面环山的状况正在被慢慢改变。1990年,从四角方村通往河庄村的水泥路贯通,彻底解决了村民行路难的问题;2018年7月,全长6.25公里的旭沣路竣工通车,村子与外部的沟通变得更加便捷。 在四角方村,一条大街将老村与上世纪90年代村里建设的新居分隔开来,但从航拍图上看,两者却有机结合,共同诉说着四角方村的过去、现在和未来。 |
||